分享好友 发表回复 发表帖子 商圈首页 商圈列表 频道列表

20万人告诉你 什么样的新能源车有市场

楼主 寻环网030

  

中国新能源市场越来越热闹,政策也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主流汽车品牌密集推出新能源汽车,新造车企业也层出不穷。喧嚣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是消费者的“菜”吗?如何选择不同定位的产品?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20.5万人次有效样本数据的在线调研分析,反映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真实需求。


1分钟速度全文:


1.用户对新能源乘用车续航和充电两大痛点的期待不太高:实际续航里程500公里,充电时间2小时就能满足需求;2.大部分车主更倾向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可以降低到与同配置燃油车同等甚至更低的水平,大部分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为10-30万元;3.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更喜欢纯电动汽车,占比接近70%,而燃油车主等新能源用户更喜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4.打算首次购买的用户和购买新能源汽车续用的用户年龄主要在70后和80后,占60%以上。


“样本用户类型的分布”


首先,用户更喜欢能充电2小时、续航500公里的新能源车。


你以为人们只想要一部可以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手机吗?不,他们还想要一辆可以充电2小时,续航5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20.5万乘客的样本数据显示,在体验方面,用户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新能源乘用车实际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时,可以接受。当实际续航里程达到600公里时,可以替代燃油车。


目前少数纯电动汽车可以达到500公里的续航里程,相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汽车达到这个水平。据协会统计,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300公里以上纯电动乘用车占比仅为22%,而在今年1-11批次的推荐目录中,这一数字迅速上升至59%,这意味着近60%的产品为高续航里程车型。尤其是在政策要求的推动下,500公里长的车型很可能在明年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主对续航里程的容忍度更高,选择300-450 km续航里程的新能源用户比例明显高于燃油车主。燃油车意向用户对续航里程的要求高于新能源意向用户,他们更希望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能够达到燃油车的水平。


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方面,用户接受的水平在2小时以内,用户认为新能源汽车可以替代燃油车的充电时间在1小时以内。虽然市面上很多产品支持45分钟80%快充,可以满足临时需求,但比较常用的慢充方式一般需要6-8小时才能充满电,距离用户预期的2小时还有一定距离。


但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车主对充电时间的容忍度更高,甚至有超过20%的用户认为满电6小时就能满足需求,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水平。燃油用户对充电时间的需求高于新能源用户,选择4小时及以上的新能源用户不到20%,燃油用户超过30%。


第二,大部分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是10-30万元。


大部分车主更希望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能降到与同配置燃油车同等甚至更低的水平。鉴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比燃油车贵的现状,新能源的意向用户会更加务实,选择“比同级同配置燃油车便宜”的用户明显少于燃油车。


具体价格方面,新能源意向购车者有哪些要求?据统计,在非限购城市,用户整体购车预算在10-30万之间,占样本用户的65%以上。其中,打算首次购买燃油车和新能源的用户预算相对较低,大部分在5-15万元之间,而想购买或购买新能源的用户预算在20-30万元之间。


第三,ta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充电桩。


充电桩的完善程度是影响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公共充电桩来说,虽然公共充电桩并不是大多数用户的主要充电场所,但用户占比仅为15.4%。但是,对于计划外的用车场景,公共充电设施尤为重要。


对于充电桩的位置,超过85%的用户认为应该布局公路和小区。高速公路上的布局可以支持用户长途旅行;居民区布局需求高的主要原因是仍有大量用户没有个人停车位,无法安装个人充电桩。商场、写字楼等场所是用户经常停留消费和工作的地方,充电桩的布局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对于私人充电桩,20.5万人次的样本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用户拥有停车位的比例,无论是出租还是自有,都高于燃油车车主。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对车位的需求更强,因为私人专属充电桩只能和车位一起安装。在限行城市中,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自家车位安装充电桩的比例高达63%。对于没有车位或者租用非固定车位的用户来说,还是比较依赖公共充电桩或者单位停车场的充电设施,家里充电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己拉电线。然而,租用或拥有自己的固定停车位的用户经常通过家中的固定充电桩为车辆充电。


4.大约70%的用户更喜欢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来自的大数据显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其更好的适应性和“容错率”而最受用户欢迎,也是当前形势下理想的过渡方案。另有50%的用户更喜欢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有一小部分用户更喜欢它们,因为目前在售的车型较少。对于不同的用户类型,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更喜欢纯电动汽车,占比接近70%,而燃油车主等新能源用户更喜欢插电式混合动力。


5.第一次买房的人更有可能住在城外。


总体来看,居住在城市核心区的车主和以购代购用户比例高于整体用户。但相对来说,打算首次购买新能源的用户比例在外围相对较高,45%的用户在城市非核心区域和城市周边。同时,郊县、乡村等地区也是汽车市场未来增长的潜在区域。


的大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过新能源汽车后,更容易接受新能源汽车。比如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有90%的概率考虑再次购买新能源汽车。同时,在非限行城市,用户更倾向于接受新能源汽车。


6.如果是4S店也没关系,只要质量好,服务好就行。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服务模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用户仍然坚持传统的4S店模式,另外三分之二的用户认为只要质量能够保证,模式并不重要。这为未来新的汽车配送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7.厂商关注,中档纯电动汽车近年来成为用户的最爱。


基于大数据复杂网络原理研发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地图显示,中档纯电动汽车已成为近年来诞生的新竞争圈,其中大部分产品为近期开发的全新车型,多为续航里程较长的紧凑型和中型电动车,正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核心。比如比亚迪元EV、EU系列等车型关注度较高,被用户对比的次数相对较多。因此,制造商增加了在紧凑型和中型新能源汽车方面的R&D投资,这可以更好地满足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基于竞争关系模式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模式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为制造商识别竞争对手和研究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比如比亚迪元EV和北汽新能源EX系列,比亚迪唐DM和LECKER 01PHEV,宝马530Le和奥迪A6L e-tron都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被用户直接比较的次数更多。此外,许多中国品牌的高端纯电动汽车,如蔚来ES8和未来K50,已经可以与特斯拉Model S等豪华纯电动汽车竞争。


从长期的产业发展来看,由于目前豪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可以作为下一阶段汽车企业的重点,因为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虽然数量少,但用户始终关注,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因此,R&D加大对豪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更有可能在未来获得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总结:20.5万人次的超大样本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有意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的需求。比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条件,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用户,拒绝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充电不方便、续航里程短。但与燃油车车主相比,新能源车主更注重动力性能等驾驶品质因素,对电池寿命、充电时间等条件更为宽容。除了上一期出版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蓝皮书》中的《市场趋势》和本期的《消费需求》外,我们将从调研报告中报道一些热点话题,敬请关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