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材料暴涨的“碳中和”元年,光伏与风电却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暴涨与暴跌都不是一个健康行业应有的生态。在周期性的规律面前,我们或许需要寻找到实现“碳中和”的最理性路径。
对新能源来说,2021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2021年11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内地富豪榜单。在今年的富豪榜单中,依靠清洁能源和碳中和相关业务积累财富的富豪比例从八分之一飙升到了四分之一。而另一个让人惊艳的飙升则是原本并不起眼的罗立国家族,他们不仅在内地富豪榜的排名飙升至前20名,其财富也相比于去年增长了近10倍。
罗立国家族财富的飙升毫无疑问是得益于合盛硅业(135.710, 1.66, 1.24%)在今年股价的疯狂上涨。2021年1月4日,新年第一天的合盛硅业收盘价仅仅只有32.98元,到了9月14日,合盛硅业的收盘价就超过了240元。
火箭般上涨的股价让罗立国家族的财富水涨船高,一跃成为了新能源产业富豪榜的首位。不仅仅是罗立国,很多光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都在2020年实现了身价暴涨,进而提升了在富豪排行榜的排名。这场疯狂的造富运动背后,是今年光伏产业链“涨”字的主旋律。
同样在11月,风电市场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2021年“跌”的主旋律。11月8日,中广核象山涂茨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采购中标候选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10.724亿元,折合单价3830元/千瓦。今年仅有2个公开的海上风电风机采购项目,此前公示的华润电力苍南海上风电项目的中标单价也仅有4061元/千瓦。
海上风电的低价只是今年风电价格战的冰山一角。在海上风电的千瓦单价突破4000元的同时,陆上风电的千瓦单价已经逼近2000元。
2021年,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推动了原材料的上涨。钢材、硅料等与新能源直接相关的原材料价格一路暴涨。然而光伏与风电在今年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是新能源产业又一次“普普通通”的周期性变化?还是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启新方向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