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11条生态环保举措助企纾困

2022-07-01 15:34830

  

 

本报讯 (记者 左黎韵)环保审批流程如何简化?招商项目怎么“云选址”?气候投融资有啥优惠?……6月30日,“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微宣讲进园区新闻发布活动在长寿经开区举行。6位新闻发言人就环境监管、招商引资、碳市场等热点话题与企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建设过程中出现与环评批复不一致的情形该怎么办?”活动一开始,就有企业代表首先提问。


  “今年6月,我们出台了助企纾困11条政策措施。”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代表李涵表示,“其中,针对环评批复不一致的情况,推行了自行组织重大变动界定,即企业可自行组织认定,经技术论证不属于重大变动情形的企业,可按程序申领排污许可,纳入企业竣工环保自主验收管理。”


  “助企纾困11条政策措施还有哪些?”另一位企业代表追问。


  “助企纾困11条政策措施涉及环境监管、招商引资、绿色金融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个政策‘大礼包’。”李涵说,譬如为服务招商引资智能选址预判,我市针对建设项目,在全国首创了“云上选线选址”App,围绕项目引进、环境准入、选址选线提供免费自助研判;推行小方量污染地块自主修复;开展同类型建设项目“打捆”审批,支持集群化招商等。


  此外,李涵还详细讲解了气候投融资、碳排放配额质押融、“碳惠通”等绿色金融政策,手把手教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现场,针对频频出现的碳排放、碳市场等热词,面对企业代表的疑问,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一级调研员廖小玲拿起话筒,一一作答。


  企业如何申请进入碳市场?廖小玲说,企业需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开立账户,其中注册登记系统负责碳排放配额发放、登记、履约等,交易系统则负责各企业配额交易,完成开户后,企业便可正式进入全国碳市场了。


  “双碳背景下,我们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廖小玲话音刚落,就有企业代表提问。


  廖小玲当即作答:一是提高认识,主动抢抓低碳发展新机遇;二是强化人才提升,围绕碳交易涉及的专业知识需求,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强化低碳工艺升级、石化能源材料替代、管理降碳、节能降碳工程改造等技术储备,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碳减排力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政策红利“退潮”后,储能产业怎么走
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这被视为“强制配储”时代终结的标

0评论2025-05-2015

储能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近日,南都电源公告称,为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及综合竞争力,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储能产业链企业启动港股上市计划。

0评论2025-05-2019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