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新能源汽车驱动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技术加速迭代

2022-07-14 11:12940

 

 

 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也是最早应用自动化和部署机器人的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汽车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汽车制造以及零部件生产正在加速机器代人趋势,工业机器人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据公安部7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千万,达1001万辆。随着最近两个月新能源汽车等制造行业的快速复苏,据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预计达到54.6万辆,同比增130%。新能源汽车制造端和销售端的旺盛需求直接带动上游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


新能源汽车驱动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技术加速迭代


均普智能piaAMR工业机器人受到市场关注


  迅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和功能延伸提出新要求。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相对于其他工业制造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高度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要求非常高。有别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制造要求机器人在协作区域内与人、产线直接进行近距离交互及协作。而目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主要还是以发那科、ABB、库卡为代表的老牌机器人公司为主。


  均普智能piaAMR高度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在不久前的2022年慕尼黑自动化展上展出后,已经接到多家汽车企业的问询和关注。


新能源汽车驱动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技术加速迭代


piaAMR机器人柔性化制造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包括自动驾驶因核心部件创新、新材料应用、软硬件系统更高级等行业变革,需要在汽车制造端持续迭代智能制造工艺新标准,要求工业机器人在灵敏度、精细度、灵活性、柔性化等各功能表现上实现新挑战。“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零部件种类繁多、产品短期内改装升级、产线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均普智能在自主研发的AMR机器人基础上,实现配置1个或多个悬置系统,完成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到可移动工站协作机器人的升级。”均普智能工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升级悬置系统的piaAMR上,机器人本身即可独立完成装配工作,再自我导航到下一个工站,甚至另一条产线,游刃有余地作为智能移动“人”工站,实现“人”机协作。


  这就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在制造过程中的柔性化要求,在新能源汽车产线较频繁出现工序增减、工艺升级等需求变更时,无需大面积改动、拆除、重新设计既有产线布局。“piaAMR作为高度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实现悬置系统的研发设计和自主配置,成为柔性化产线一部分,承接延伸的制造新需求。”上述均普智能负责人表示。


  均普智能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智能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引导技术,即更新和升级公司目前视觉引导技术,提升技术适用范围和精度。同时,进一步实现AI 技术的应用,开展 3D 机器视觉与机器人的综合应用。此机器人技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微小模块零部件的装配和检测生产。


  自2020年疫情以来,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旺盛,代表性机器人企业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创新高。近期多家研究机构表示,工业产业尤其汽车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正在加速机器代人趋势。尤其2022年第一季度,北美地区售出超过1.15万台机器人,总价值约为6.4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8%和43%。而GGII 数据也显示,预计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全年出货量可达30.3万台,同比增长15.96%。机构认为,工业机器人可应用于汽车制造,对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乐观前景,未来1-2年内仍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建设高峰期,汽车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将迎来持续增长。(科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天空神镜”列兵布阵:光热发电崛起 但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在青海省德令哈市,一场能源革命正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的戈壁滩上悄然兴起。尽管这里阳光炽烈、风沙肆虐,但却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即便在2月下旬,德令哈的气温仍低至零下七八摄氏度,北风呼啸,山巅积雪未融。

0评论2025-03-11162

加快推动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2025年两会背景的建言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正以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型储能作为电网灵活性调节的关键支撑技术,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实现“

0评论2025-03-11139

新型储能产业“长坡厚雪”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进阶
一年春好处,奋进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领域的“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推动

0评论2025-03-11141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