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江苏生态环境系统惠企纾困稳经济出实招

2023-01-16 11:0862910

 

日前,江苏洪泽湖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成功发行,我省首单“环保担”支持项目正式落地。此次债券发行规模7亿元,期限7年,前3年纳入担保补偿资金风险补偿,票面利率3.90%,是淮安市洪泽区近5年首单公募债券,创有史以来同区域信用债期限最长、票面利率最低的纪录。债券募投项目为“洪泽湖退捕治理、生态修复及滩涂养殖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9.36亿元。


“环保担”是由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共同打造的环保产业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针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类、碳减排类等“大环保”项目,通过新增安排担保补偿资金的方式,鼓励担保机构对3000万元以上大额融资提供增信,力争3年内撬动100亿元融资规模,同时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和融资利率,为环保企业纾困解难。


● “环保担”与“环保贷”双轮驱动


“环保担”的推出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2022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了全国首个“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为江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擘画了蓝图。“专门编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全国属首例。江苏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实体经济基础雄厚,为构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生态环境厅财务与审计处副处长纪金星表示,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将是江苏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大,现有的“环保贷”政策难以满足生态环境领域的融资特别是大额融资需求。为支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2022年6月,在江苏省第七次“金环”对话会上,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共同推出“环保担”政策,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提供增信服务。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洪林表示,未来,“环保担”将与“环保贷”双轮驱动,共同助力全省生态环境领域创新发展。


由于采取政府、再担保集团和金融机构三方风险共担的方式,支持企业大额度、中长期的融资需求,“环保担”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有大额贷款需求企业的普遍欢迎。截至2022年底,共受理“环保担”项目申请52个,审核后纳入项目库项目32个,总投资127.6亿元,申请贷款金额57.2亿元,可纳入担保补偿资金风险补偿的贷款金额45.6亿元。32个入库项目中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11个,总投资39.0亿元,申请贷款金额21.3亿元,可纳入担保补偿资金风险补偿的贷款金额16.3亿元。


作为“环保担”推出前的明星产品,“环保贷”对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推出“环保贷”业务,设立4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省内企业开展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环保产业发展等项目进行贷款增信和风险补偿。


镇江华科电镀园聚集了45家电镀企业。“近年来,电镀行业不断升级,新增了很多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因子,10年前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不能适应。为此,园区决定建设废水处理二期项目。”园区现场工作人员坦言,受疫情影响,电镀企业经营困难,园区资金回笼慢,项目需要4700多万元,筹集资金压力大。“这时,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上门介绍‘绿岛’试点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经过层层审核,二期项目被正式纳入‘绿岛’试点,获得了3000万元的‘环保贷’,利率只要3个点。”


“环保贷”业务的开展,极大地缓解了全省范围内生态环保项目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进一步放大“环保贷”的助企惠企效应,2022年,对“环保贷”进行全面优化升级,通过增大补偿资金池,增加合作银行数量,建立省市联动共享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将“环保贷”作为子产品纳入“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截至2022年底,全省“环保贷”在贷项目149个,在贷总额32.2亿元;累计放贷项目468个,放贷总规模303.9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8亿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天空神镜”列兵布阵:光热发电崛起 但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在青海省德令哈市,一场能源革命正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的戈壁滩上悄然兴起。尽管这里阳光炽烈、风沙肆虐,但却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即便在2月下旬,德令哈的气温仍低至零下七八摄氏度,北风呼啸,山巅积雪未融。

0评论2025-03-11131

加快推动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2025年两会背景的建言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正以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型储能作为电网灵活性调节的关键支撑技术,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实现“

0评论2025-03-11116

新型储能产业“长坡厚雪”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进阶
一年春好处,奋进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领域的“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推动

0评论2025-03-11112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