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向“绿”而行

2023-06-16 09:261150

 

抢抓新机遇 领跑新赛道



郑州制造业的新表情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向“绿”而行



核心提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我市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长足努力,积极构建“1566”先进制造业生态体系,加快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566”就是突出打造电子信息“1号产业”,着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5个新兴产业,高位嫁接传统汽车、装备制造、铝工业、食品制造、服装家居、耐材建材等6个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虚拟现实、区块链等6个未来产业。

郑州先进制造业生态体系建设进展如何?都有哪些重点企业、关键技术?郑州日报开设“抢抓新机遇 领跑新赛道 郑州制造业的新表情”栏目,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5月16日,郑州市工信局传出的一条消息令人振奋:郑州市已签约重塑科技、亿华通、中广核等项目,投资覆盖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氢、加氢站建设运营、储氢瓶、氢能装备、车辆示范等,初步形成了拥有整车、燃料电池、零部件、加氢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的产业链。以此为标志,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正在展露雏形。



“推进绿色环保产业产品制造与应用服务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由绿色环保产品制造商向绿色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朝着这一目标,郑州正砥砺奋进。



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据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郑州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共计压减低效产能2700万吨,2021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降至28.9%,比2015年(40.2%)下降了11.3个百分点。“两高一低”产业占比28.9%,低于全省(38.3%)9.4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利用“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完成9005家工业企业年度分类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制造,15家企业获评河南省能碳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8家、省级绿色工厂2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家。



龙子湖智慧岛



《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提出,构建“1566”先进制造业生态体系。其中,作为着力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绿色环保产业将围绕新能源发电设备、节能装备、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节能和环保服务设备等绿色环保产业重点领域,聚焦清洁能源、环保新材料、重点装备再制造、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打造覆盖专用设备、环保材料等领域的绿色环保产品体系,重点发展高效节能非晶合金变压器、WBS系列固定式/移动式节能型螺杆空压机、直驱低速大转距永磁同步电机、节能环保金属破碎设备、生活固体垃圾分选处理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优质特色产品。发挥本地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推进绿色环保装备研发与制造。



项目为王 一批绿色环保项目顺利签约



2022年以来,宇通研制了燃料电池客车和卡车系列化产品,30多个车型批量生产;郑州重塑科技的燃料电池系统工厂即将投产;亿华通、江苏氢能等项目正在建设。郑州重塑联合韵量科技等企业正推进在郑建设氢能装备产业集群;正星科技在加氢机等领域行业领先;森思达积极布局建设加氢站,拟建氢能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康普锐斯将投资生产加氢装备。截至2022年11月底,累计推广各类新能源车辆530辆,建成加氢站10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天空神镜”列兵布阵:光热发电崛起 但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在青海省德令哈市,一场能源革命正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的戈壁滩上悄然兴起。尽管这里阳光炽烈、风沙肆虐,但却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即便在2月下旬,德令哈的气温仍低至零下七八摄氏度,北风呼啸,山巅积雪未融。

0评论2025-03-11133

加快推动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2025年两会背景的建言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正以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型储能作为电网灵活性调节的关键支撑技术,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实现“

0评论2025-03-11118

新型储能产业“长坡厚雪”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进阶
一年春好处,奋进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领域的“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推动

0评论2025-03-11114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