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民进中央用科技破解污染监管难

2018-03-05 11:334490
 国家实施“大气十条”以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但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的完全改善需要彻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城镇化可持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目前,中短期的空气污染控制还是需要对现有污染源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实现源头减排。

民进中央在组织调研时发现,虽然环保部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重点源的在线监测,338个地级市均在主城区建成空气质量监测网(1500多个标准子站),但污染源分布广泛,重点点位监测的管控方式难以完全实现有效监管。

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合法企业的污染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非法排污企业不能及时定位识别,会存在大量偷排、直排现象。二是地方环保部门普遍采取了以降低主城区国控考核站点的监测数据为目的的部分污染管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空气质量改善仅是数据层面的改变,群众并无很好的获得感。三是地方环保治理倾向于依赖执法人员突击式、休克式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行政措施,不仅严重干扰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还缺乏一定的合法性。

民进中央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有效监管,实现源头减排。因此,建议:

一是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不再拘泥于传统污染源在线监控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尤其应用传感器对企业的减排设施运行工况和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二是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鼓励地方政府布设(国控考核站除外)低成本、精度略差但相对密集、可覆盖辖区的环境趋势性监测站,从而形成辖区内全天候、多层次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

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利用PPP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对企业来讲,污染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往往提高了企业的现时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引入社会资本,以PPP方式将污染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按期甚至提前导入企业应用,在不增加企业的现时资金投入或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

四是建议选择试点城市,尽快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环境监测和工况监测传感器选型、数据质量控制、污染源交叉验证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以此形成技术指南或规范,以及污染源定位识别的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为区域中企业偷排漏排这一目前污染治理中的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发布,全面应用于华龙一号新机组
4月27日,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展期间正式发布。据了解, “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

0评论2025-04-2914

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核电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27日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材料、燃料、软件、工艺等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核电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技术研

0评论2025-04-2914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

0评论2025-04-2916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