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

“近年来,我国生态红线划定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生态红线划定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赵皖平代表说,国家规定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必须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而部分市县前些年在申报各类自然保护区时,为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盲目扩大保护区范围,对划定区域论证不充分,导致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内仍有部分村庄、居民、基本农田。同时,上一轮城乡建设规划是在没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之前编制的,部分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划入了生态红线内,以致于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产生冲突。此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生态空间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分级分类管理措施不够,未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未明确管理主体、管理模式和资金来源等。
对此,赵皖平代表建议,要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保驾护航。首先要加强论证,科学确定生态空间,对划定不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等予以及时纠正,对与之冲突的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调整;其次要制定政策,引导生态保护红线内居民逐步迁出,对生态保护红线内基本农田,应在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予以核减;再次要完善生态补偿、生态扶贫等政策措施,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与建设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尽快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条例》,激励群众参与保护红线区生态资源与环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同类
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发布,全面应用于华龙一号新机组
4月27日,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展期间正式发布。据了解, “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
0评论2025-04-2915
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核电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27日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材料、燃料、软件、工艺等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核电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技术研
0评论2025-04-2916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
0评论2025-04-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