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拯救长江珍稀濒危物种,全面遏制长江物种衰退和生态退化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建议,加强长江沿江下游滩涂水生生物保护,有效恢复长江生态功能。

朱晓进建议, 一是重视水利工程生态效应。水利工程建设要多考虑生态效应,仿照长江三峡建设设置鱼类产卵场、青藏铁路建设预留藏羚羊迁徙过道等措施,让江堤、闸口更环保、更绿色。
二是积极恢复湿地面积。对致使湿地退化的不合理围垦区逐步实施退耕还湿;对已经被破坏的湿地系统加大生态恢复与修复力度;设置长江内自然形成的无人居住岛屿为自然保护区,除科考外,禁止一切活动;清理沿江滩涂面积,明确保护范围、禁止项目。
三是加强湿地动态监测,提高湿地资源管理水平。建议多部门联合成立长江生态保护办公室,整合公安、港务、水利等力量,齐抓共管;加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逐年减少长江渔业许可证的发放,积极推动传统渔民上岸;定期清除长江滩涂上的“绝户网”和捕鸟网;在长江江堤重要区域增加技防设施,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
四是建立科学开发模式。在保持江滩湿地环境和功能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自然生态环境好、风景优美的滨江滩涂,建设以旅游、垂钓、观光、科普、休闲为主的江滩湿地生态旅游区。同时,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扩大种植既有利于净化水质、保护湿地,又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植物,如芦苇、茭白等,丰富湿地植物多样性,最终形成开发、保护、收益相结合的湿地旅游种植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同类
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发布,全面应用于华龙一号新机组
4月27日,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展期间正式发布。据了解, “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
0评论2025-04-2915
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核电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27日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材料、燃料、软件、工艺等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核电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技术研
0评论2025-04-2917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
0评论2025-04-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