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穿越古今看防涝 海绵化的“智慧”真不小

2018-03-16 10:383770
 三坊七巷目前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在这里,处处透露着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子,例如青石板之间方便渗水的间隙,路旁修建的渗水渠。

还有旧宅内的长方形露天天井以及院落中的池塘,都是用来引流和储水的,整个布局上看就是一个微型雨水收集系统。除此之外,古建筑的屋顶设计也参照“排水”需求,高屋脊、大坡度,便于雨水集中于庭院沟渠中,统一处置和利用。

实际上,这与现代海绵城市概念异曲同工,甚至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汲取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技术,建造雨水花园也好,搞屋顶绿化也好,或者是加设渗透缓冲带,都在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来,我国古代雨水收集做得巧,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成果也不少。不久前,马来西亚媒体还因城市突发洪水事件,点赞中国“海绵化”的防洪排涝思路。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8成面积以上,要达成“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目标。

虽然,海绵城市相关工程进行地如火如荼,但是仍有不少人并不理解这个概念。简单说,这种改造就是为了提高雨水渗透率、回收率和利用率,减少地面雨水径流量。城市化在改变地面结构的同时,也影响了雨水渗透,导致雨水落地成污,汇流入河,形成污染。

因此,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在重新改善生态环境对雨水的吸纳力,截断污水来源之一,消除“大雨看海”的城市顽疾。一来,城市水生态循环会趋向良性发展,二来,城市饮水安全能够得到进一步保障。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为什么有些地方成果显著,有些地方收效甚微,类似问题,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种条件上的差异,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各地仍需要“量体裁衣”,探索出最佳解决之道。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过程,“海绵化”的过程。

专家表示,因地施策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踩准的重点。无论是管廊建设规划,还是资本投入管控,又或者是雨水循环利用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地稳步推进很重要。

另外,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凸显,海绵城市也有了“智慧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模型化分析;数据的动态化采集;整个体系的即时智能化监控;一体化的云平台以及可交互的信息共享平台等。

在智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下,与“互联网+”的对接必不可少,强化数据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是重要课题。与此同时,这也是完善雨水资源监测体系,提高全过程调度效率,增强交互体验和强化监管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发布,全面应用于华龙一号新机组
4月27日,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展期间正式发布。据了解, “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

0评论2025-04-2915

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核电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27日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材料、燃料、软件、工艺等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核电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技术研

0评论2025-04-2917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

0评论2025-04-2917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