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5.4%背后的能源力量

2025-04-29 11:1060

“漂亮成绩单”的背后,作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产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首战告捷。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

5.4%的成绩来之不易。“漂亮成绩单”的背后,作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产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供应更安全——打开中国的“经济地图”可以发现,能源“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紧密交织,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准格尔盆地的煤炭乘坐“专列”,奏响中原腹地制造业升级交响曲;塞外的风车迎风转动,点亮黄海之滨万家灯火;江南的分布式光伏板追光逐日,绘就鱼米之乡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8.1%、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1%、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4.3%、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0.8%、锂矿储量跃居世界第二、高纯石英矿正式成为新矿种……一季度能源产量节节攀升、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捷报频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转型更绿色——为全球贡献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中国已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助力全球清洁低碳转型的同时,中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国内经济新增长极。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升1.5%。仅2月,全国新增建卡立档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就达4054个。能源绿色转型成为经济新引擎,展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力,从增值税发票数据可见一斑:一季度,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7%和17.8%,太阳能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3%,新能源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6%……绿色能源产业向上向好,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催生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为稳就业促发展提供支撑。

升级更智能——近两年,AI浪潮席卷而来,深度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中国能源产业乘势而上,能源与智能化技术呈现出“双向奔赴”、互利共生的良好态势——能源为智能化技术提供广阔落地场景,并倒逼智能化技术在不断满足行业需求的同时持续“自我进化”;智能化技术让能源产业如虎添翼,实现更安全更高效产运销的未来已来。从虚拟电厂到数智化坚强电网,从智慧矿山到数智油田,从智慧风电场到智能光伏,从“盘古矿山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到能源央国企纷纷接入DeepSeek,“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更“聪明”的能源助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合作更开放——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愈加变乱交织。尽管不利因素增多,但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一季度,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增长6.9%。其中,能源产业同样表现亮眼,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的“主角”形象更加鲜明,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43.2%、18.8%、8.2%。不止中国能源产品广受世界欢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中国经济这片大海对能源外资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一季度,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成为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首个海外创新中心在中国正式启用,首期投资2000万元聚焦光伏、风电、储能、绿氢等能源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巴斯夫继续投资5亿元,扩建浦东汽车避震器项目……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始终坚持拥抱世界,跨国能源巨头也清楚看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成效显著。一季度,中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增长7.1%,对中亚五国增长6.9%。“大基建”与“小而美”项目并行,能源产业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结的重要桥梁,见证中国经济带给世界经济更多稳定力量。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增进人民福祉的核心产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源产业不经意的变化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俄乌冲突爆发,加剧欧洲能源危机,推高当地生产生活成本,显著拉高当地通货膨胀率,进而导致欧洲“竞争力危机”进一步加深。欧洲的经历让世界各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独立、推动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是国家经济繁荣、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战略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对中国光伏、锂电等绿色能源产品实施高额关税壁垒。美国“关税大棒”给世界能源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对我国能源产品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但关税壁垒并非无时不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长期看,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全球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势在必行,中国能源产业链完整、韧性强、内需旺、海外市场多元,持续为世界提供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经济“坚强增长极”前景看好。

回首来时路,能源产业的一枚枚“功勋章”更加坚定发展底气;展望新征程,能源领域的创新活力持续提振发展信心。随着体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的愈加多元,能源产业将继续为中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发布,全面应用于华龙一号新机组
4月27日,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展期间正式发布。据了解, “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

0评论2025-04-2910

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核电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27日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材料、燃料、软件、工艺等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核电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技术研

0评论2025-04-2912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

0评论2025-04-2913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