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宁波小微园区“双碳”新路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12-02 15:07 回复:0 关注量:50

 

“过去需要4个月,现在只要1个月。这样的环评速度,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一项创新改革,让小微园区——北仑万洋众创城招商部负责人颜乾庆再也不用担心“交房后企业因环评原因无法早点投产”了。


消除颜乾庆忧虑的这项创新改革就是“打捆”环评审批。顾名思义,就是将多家企业的环评打包在一起进行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为项目引进和投产提速增效。


在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作为块状经济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小微园区如何另辟蹊径,加快能耗排放“瘦身”,走出“双碳”新路?


“我们从要素保障到污染治理再到服务监管,全方位360度推进小微园区‘绿色’蝶变。”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副局长林良宽介绍。今年以来,针对工业集聚区在环保管理中存在的“自觉性不高、投入不足、管理不强”以及“入驻企业量大面广、环保监管疲于应付”等问题,北仑推出了“绿岛”模式,探索小微园区“双碳”新路。


所谓“绿岛”模式,是针对工业集聚区(小微园区)及入驻企业,在生态环境领域全面实施准入政策简化优化、产污工段集约集成、治污工程共建共享、环保监管统合统一、产业链条融化融合的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此项改革被列为省级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试点,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大园区112家企业省下环评编制费89.6万元


临近年末,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公司副部长邱纪侠忙碌依旧。“四个人一组,每天不停地在各家企业间奔波,少则四五家,多则七八家。”邱纪侠口中的企业,是来自北仑4个新建的小微园区。


他笑言,“打捆”环评审批,着实为企业减了负,但是却为自己“增负”了。这项在小微园区开启的环评创新改革,是“绿岛”模式的一大亮点。“过去单家企业做环评,从提出申请,到编制环评报告,再到审批完成,至少需要三四个月。”邱纪侠告诉记者,现在,企业通过“打捆”环评审批,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意味着,新项目可以上马投产了。


要把小微园区打造成为“绿岛”,首先要在要素保障上做文章。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王涛说,今年北仑制定出台了有关指导意见,明确了小微园区环境准入要求,实现“免审批不免责任、免审批不免要求”,同时实行园区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也就是说,入园企业项目环评直接引用园区环评结论,简化环评内容。园区内同类型、同地址或同行业的企业项目可以“打捆”开展环评审批,单个项目不再单独开展环评。采用“绿岛”环境治理模式,建设共享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或集中工艺设施的,仅需明确一个责任主体依法开展环评,其余依托共享设施的企业,项目环评类别判定无需考虑依托的“绿岛”设施内容。此外,优化审批许可程序,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融合试点,创新两个审批事项一次性办理形式,同步予以审批和排污许可。


一场生态环境领域的审批改革在北仑启动。今年,由北仑区政府出资130万元,为28个纳入“绿岛”方案的小微园区编制园区(规划)环评,将近千家企业纳入简化审批范围。




扫一扫“环保健康码”,企业排污信息一览无遗。


在此基础上,针对万洋众创城、大碶模具创业园、滨江装备园区(二期)和霞浦汽配园区(三期)等4个新建小微园区,分别按照同行业、同地址和同产业链项目开展“打捆”环评。到今年年底,全部112家企业将通过8本打包环评报告完成审批,环评编制数量和环评报告内容大幅度简化。


据测算,首批10家参与“打捆”环评的企业,从开始委托编制环评到获取批复不足20个工作日,单家企业环评编制费用4000元,较改革前节省三分之二以上。112家企业全部完成环评后,可节省环评编制费89.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企业环评费用大幅减少,依托园区管理机构的牵头对接和环评中介单位的代办代跑,小微企业负责人全程均未到园区和区行政服务审批中心进行政策咨询或环评审批资料报送等,真正实现了“跑零次”。过去这半年,23家小微企业在完成环评审批时同步进行了排污许可证申领,企业环保审批中“最多跑一次”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废气废水固废集中共治千家企业成本减一半


正午时分,在北仑大港工业园区康中企业生产车间外面,各类汽配民用件堆得满满当当,车来车往应接不暇。“原来我们只有3条生产线,现在扩至9条,已经在满负荷运行了。”企业经理方水兰说。


康中企业生产线的“一扩再扩”,正是缘于小微园区的“绿岛”创建。针对量大面广的涂装工序,北仑在每个新建小微园区设置不多于一个涂装车间或企业。方水兰告诉记者,康中企业承接了包括小微园区企业在内的近300家企业的涂装业务,每天处理10万件左右,到今年10月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